笔趣阁 > 乡关峥嵘 > 第18章 第17章 草木芬芳生态农庄2

第18章 第17章 草木芬芳生态农庄2




        于这片田园,我熟悉已久。孩子小姨的家,就离此不足百步。最初的印象,这里是一片稻的汪洋,沿河波澜。冬天,裸露的泥土上,摇曳着油菜花的幼苗,寒风里孱弱得让人怜惜。后来,改种经济收效好的植物,建成蔬菜大棚,不想经营不善,未几颓败。几年荒芜,野草丛生。村民着急,镇委着急,土地也着急。2017年,经镇委引荐,绿珍公司接手了这片田地,重打锣鼓另开张,以葛为基础,除去荒芜与凄凉,重新撑起破落的棚栏,办起了这座有现代意气的有机生态农庄。

        走出葛园,隔壁04号大棚是传统农业的现代示范,那些科普中的镜头,在这里一一定格。地下,地表,地上,空中,梯级交错分布着鱼和各种植物,层次分明,从动物到植物,草本到木本,果蔬到花卉,琳琅满目。水培,雾培,基质培,变幻着时尚的气息,刷新着传统农业田园耕种的古老姿势。江河里的鱼,南北的水果、东西的菜蔬,辞别纬度经度与气候的挽留,千里相聚,十数种水生生物和600余种植物在这里齐生共长,和谐共处。

        这是一种全新的鱼菜共生、循环互助系统。种在这里的植物,都是砾培,没有土壤。地下鱼池积淀的鱼粪和残余饵料,通过虹吸装置转化为地表、地上和空中管道槽植花草的养分,养得植物肥头大耳。而植物的吸收,又对水完成了净化与过滤,不用换水,循环回来就是鱼类的生长清泉。张总说,科技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全新活力,地下池中养鱼,地面种菜,空中气雾培植花草,土地、空间和阳光都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相比传统耕植,节水95,节肥90,节省人工70以上。最最关键的,是没有虫害,完全不用农药,效率提升7倍以上。

        走进棚里,明显感觉到别样的温暖。引颈观望,我们目不暇给。地下,玻璃覆渠,小桥跨波,鱼随水游。那些鱼,似乎熟悉了人类,不躲不闪,争相拥到人影晃荡的水面。在它们心里,一定装着一个个美好的梦,期盼着每一个临水观鱼的人手里,都会洒下点点美味的饵食。鱼影动荡之上,是绽放在地表的奇花异卉。我们去时,勋章菊、凤梨、猪笼花、鸢尾、玫瑰开得正艳,风姿妖娆,百媚千娇。许多的花草,以我的知识,根本叫不出名字。许多的鲜艳,也辨不出是花,还是叶。用形色,也糊涂。镜头扫过之后,一种草木,花说是鹤望兰,叶却是玉簪。嗬嗬,不知也罢。我们对这个世界,本就有太多的无知,需要太多的了解和学习。研究植物,是植物专家的工作。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贪婪花色,好好欣赏这些奇花异卉。

        这些草木的上面,城际高铁一样的管道纵横有序地在空间交错,管上开着密密的槽口,里面同样植着天南地北的花草。花叶蔓长春花、铁线蕨、长寿花、仙客来、千日红、百香果等风姿摇曳。灿灿挺立的,如瀑泻地的,飘逸着长长裙裾的,散发着娇艳光彩的花草,在人影幢幢里,兴高采烈,好似我们的到来,能够最好地烘托她们的表演,或者说展示。她们像站在t台上的时尚名模,娉娉婷婷,搔首弄姿,极力地吸引我们聚焦目光。这些原本种在盆里、土里、地里的花和草,现在都被高高地供在空中,装点着过去一直贫困苍白的空间,努力充实与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和生活。

        再往前,3号棚是“绿珍植物园”,汇集的植物,媲美相邻的4号。喜欢的游客,可以挑一盆,或者几株,带回去,花不了几个钱,却能美化居家空间,让乡村植物的芬芳在城市的方格家庭里,灿烂地开放。

        更多的大棚,生长着西红柿、黄瓜、青豆、草莓等不同的时令蔬果,还有绿珍生态农庄主打的葛。不同的花木,各据一棚或者几棚,交错分居路的两侧。行走之间,令人垂涎欲滴的草莓,透过薄薄的棚膜,朦胧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自小城和小城身边的人,大人,小孩,老人,提着一兜兜鲜美的草莓,兴奋着草莓一样的光彩,在此棚与彼棚穿梭流动,唇齿与眉眼都忙碌着,像飞舞在花海中的蜂蝶,应接不暇。

        保康乡村经济,打工收入之外,发展壮大本地农产品龙头企业是重要牵引。葛是很好的经济产业,野生资源的优势得天独厚。以现代方式生产,科技力量助力,前景春光明媚。这片大棚,以葛为主,带动非季节性果蔬生产,产生的效益,肯定远超季节性自然生长。就像带着露珠的草莓,吃在嘴里,鲜嫩水灵的滋味,总是鲜美许多一样。但是大棚经济的发展,并非盖个大棚就马上有功效那么简单。不然,先前这块地,也不会荒芜许久。地上的大棚,也不会破落。经济总以看不见的力量,让循着它的流向畅游的人,如鱼得水。

        三

        正是谙熟此理,这片生态庄园,别出心裁,于棚户之外,留出一部分土地,像留出了一张张白纸,交给我们去写作。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与赞赏的尝试,包括先前我们看过的鱼菜共养、蔬果大棚,都敞开了大门,让人随便进出,走进田间地头,享受迥异城市的田园气息。只不过,这些预留的土地,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租种,享受自己动手耕作的乡土生活与春播秋获。

        在农村,蔬果大棚早已不是稀奇。里面的果蔬,几乎天天都能摆上我们的餐桌。简单地大棚种植,似已吊不起大众寻新猎奇的胃口。租块地,自己种,反而能生出别样的魅力。对老人,勾起的是少时记忆。对小孩,是鉴别五谷、认知菜蔬的教材。现在的孩子,吃着白花花的大米,认不出田间的稻谷。餐桌上香喷喷的菜肴,到了地里,分不出花叶,叫上不名字。绿珍生态园推出的田园亲子游、菜地租种体验,缩短的不仅是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步道板与泥土的差别,食物与原材的异同,也缩小着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间隙。古老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传承,文明的进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享受天地自然厚赐的生存食物后,不辨不识,不知敬畏。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亲近泥土,对田地的偏爱,几乎有些固执。感觉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亲切的芬芳。地里的每一棵草木,都是我的亲友。我的血脉里,源源不竭流动的,是大地母亲的气血。刻录于记忆深处的影像中,一个瘦弱少儿,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厚重的土地上学习耕种。高高举起沉甸甸的锄头,开垦菜地,播种蔬菜。提着竹编的小篮筐,在地里寻猪草、拾麦穗。舞动明晃晃的镰刀,收割玉米、黄豆、小麦和油菜。那段生活,苦难缠绕,但苦难之外,也让我从小就认知了养育我的每一种作物,还有山水与草木。现在,喜欢田园,贪图山水,已成为我的一种行为自觉。不论走到哪里,总喜欢先到田地里、山野中去转一转,看一看。甚至生出奢望,幻想退休以后,能在乡村山野觅一方容身小地,裁竹结庐,回归山林。

        因为事业始于葛,始于农业,张总有一种浓烈的乡土情结,对土地,对山野,对田园,敬畏而珍惜。他不想这片土地荒芜,所以接手创办了这家生态农业园。为那些破落的大棚和久荒的土地,注入新的内质。他不想农业失去魅力与传人,所以推出亲子游、少年营活动,让这里的每一分土地,对我们,对孩子,都产生一种全新的吸引力。智慧就是这样,地还是那块地,棚还是那些棚,在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推出土地租种活动,并非企业不需要那么多大棚。张总说,他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对土地的尊重,吸引更多的孩子走进田园,见到他们吃的食物是怎么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告诉孩子们,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有多么珍贵与可爱。至于租多少地,种什么,怎么种,随大家选定。三两分不少,亩余方不多。白菜、萝卜、黄瓜、四季豆……想种什么种什么。两分地,365元一年,农庄还赠送5种春季蔬果种苗,10斤有机粪肥,免费帮助翻一次地,施一次肥,或者及时跟进的耕种技术指导。而田里的菜蔬丰满了,全归租户,收获绝对超值。

        这是个有创意的城乡互动,增加了小城人亲近自然与田园的吸引力。租块小地,有闲了,从小城出发,十来分钟就到了田间地头,松松土,锄锄草,顺便采摘一些菜蔬,无化肥,没农药。自己亲手种的,吃起更加味美爽口。也许,耕种之时,我们会流汗,手会起泡,感觉有些累,但面对鲜嫩可口的有机蔬菜,心里洋溢的,是劳动的幸福,享受的开心。自然,也会多一些对自然、对土地、对万物、对耕种、对劳动的敬畏与尊崇。

        也有不同选择,为没有更多时间,但却希望经常品尝有机蔬果,偶尔又能享受田园耕种乐趣的人着想,农庄实行租地代管,送菜上门。租块地,有时间了,可以自己到田间,和孩子家人一起探讨种什么菜,怎么种,享受田园之乐。没时间,就委托农庄人员打理。成熟的蔬菜,由农庄派人直接送到家里,花费不多,享受的是特供品质。

        关于这片土地,以后也许还会有其他故事,或者创新。但不论什么形式,自种,还是代管,都能达到了一个目的,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认知五谷、菜蔬、水果在田间的形貌,了解我们吃的、喝的和喜爱的,来自何处,什么时候种什么,怎么种。我们太需要这种传承,或者教育了。而我们的土地,也需要这种传承中的爱护,科学合理的利用。

  https://www.biqugebar.net/54367_54367254/104920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