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古代搞投资 > 第7章 法治还是人治

第7章 法治还是人治


“啧,报了官又没人管,说不定还给自己惹一身事,谁去报官?”

        赵衍的父亲是庆安县的主簿,他自然知晓官场之人的冷漠。或许刚做官还会想着百姓,可是时间一久,多数人都会发现升官需要打通关系,需要有人提携。渐渐地,人们被官场同化,变得圆滑,有些县令看似政绩斐然,但百姓却过得十分艰苦。

        林嘉与庆安百姓接触日久,自然知道百姓和官场的对立,很少有人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去报官。

        “那她为什么会想报官呢?”

        苏婉回想刚才与孝衣女子的谈话,发现她对官府的态度很抵触。就算她觉得官府不会管这样的事,可却不该用轻蔑的口吻提起当地官员。庆安县人口繁多,属沿海城市,常有流动人口来往。就算不常有大案要案发生,偷盗一类的案件应时常发生,那么百姓与官府的关系应该更为密切才对,为什么会像是…对立?

        苏婉想了很久,觉得用对立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准确。

        “娘子在想什么?”妍画看苏婉面色凝重,小心地问道。

        “为什么那女子会心甘情愿的替父亲补过呢?”

        这是苏婉想不通的第二点,那女子孤身一人,家中应该也没有其他亲人,就算一卷草席将她父亲下葬,也挺合理的。可她却选择将自己卖进郡王府,永远失去了自由。

        “可我觉得,她也并不是为了父亲才这样的呀。”妍画许是觉得这样说不妥,语速飞快地解释了下去,“她运气好碰上了小郡王,不仅筹到了父亲的丧葬费,而且下半生可以在郡王府做活,有了依靠。”

        苏婉听到后,突然意识到,她将卖身看做失去人身自由,放弃尊严,可是却忽略了在这个是时代背景下,女子可以走的另一条路。她们没有别的资本可以利用,唯一可以出卖的,只有自己。

        而她从小生活在和平年代,法治社会,受父母庇护长大,所受的教育是有困难找警察。但这里不同,工作时意外死亡,在苏婉看来是大事,可放在这里,因为一纸生死状为其穿上了合法合理的外衣,仿佛是很正常的事。

        回到陈府后,苏婉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去和陈元谈一谈。

        “可以进来吗?我想和你说些事。”

        在书房查看卷宗的陈元抬起头,看向苏婉,苏婉走进书房,和他说了今天的所见所闻。

        “这里的人为何这么不信任官府?”苏婉觉得陈元在这方面,比她更有话语权。

        “这几天我也发现这一点了,也有了点猜测。”陈元放下手中卷宗,想起之前发生的事情,“我翻看庆安县志时,发现前几任县令的能力出众,在他们管辖期间,鲜少有案件发生,可这和我这几天的观察不符。”

        “庆安流动人口很多,在现代人一多都容易有摩擦发生,更不要说是这里了。”苏婉皱眉,“别的不说,流民一多,一些小偷小摸应该是拦不住的。”

        “前天有人在码头施粥,可是人太多场面一时无法控制,好些人都因踩踏受伤。那时我正巧路过,上前询问,谁知那人却说…”

        “老伯,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找衙役来控制场面?”

        “你怕是刚来庆安吧,衙役哪会管这种小事。”老伯摇了摇头,“之前的县令,只会接受命案,其余的事情,到县衙也是被赶出来,何必去自讨没趣。”

        “就是不知道新来的这个县令怎么样啊。”老伯背着手,对着眼前混乱的画面长叹一声,转身离去了。

        “在现代,有人群大型聚集的地方,都会有辅警维持秩序。”陈元想起老伯失望的叹息,“踩踏事件很容易闹出人命,可大家都不觉得官府会插手施粥的事。”

        “你说,会不会是之前几位县令都为了自己升官而不接受一些影响政绩的小案件,来证明自己任职期间治安很好?”

        苏婉想到了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说过的,古代官场的黑暗。

        “你可以查到前几任县令的去向吗?”

        “很难。”陈元摇了摇头,“不过,我之前与典史闲聊时,他曾无意中说过,前几位大都升为了知州等更高品级得官员,有一位运气好些,在职期间处理了两起要案,调到了京城当官。”

        “从三线城市直接调回政治中心,真的只是因为能力出众吗?”苏婉听后怀疑,但随即又觉得自己有点阴谋论,她看向陈元,“你怎么看?”

        “不好推断,那位去京城的也许只是家中有权势,很多京官都会让自己看好的小辈外放来锻炼其能力。”

        “也有这样的情况。”苏婉反应过来话题走偏,想起自己来找陈元最想说的话,“关于卖身葬父的女子,你觉得要怎么处理?”

        “她父亲算是死于工伤,可签了生死状,在现有法律框架中,很难定义。”陈元自己都觉得这话过于不近人情,可现实如此,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你觉得古代是法治还是人治?”苏婉转而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人治为主,辅以法治。”陈元看过之前的案件过程后,发现盛国的法律漏洞非常多,很多事情都是按照官员的意愿来处理。

        “可应该是法治为主,辅以人情才对。”

        “是。”

        两人都沉默下来,都知道自己这话毫无意义,已经墨守成规的事情,不会因为他们的个人意愿发生改变。就算陈元做出了改变,可一旦他不当县令,他的努力就会白费。

        “那如果你将理念传递下去呢?”苏婉心中浮现一个念头,“你将想法传给下一个人,总有人愿意去做。”

        “如果我去了另一个地方继续做官,还可以传给更多的人。”陈元觉得苏婉的想法,在这个时代十分疯狂,可又觉得,值得一试。

        “十分冒险。”苏婉知道传播异于人们认知的事情十分危险,在封建社会,法律造福的对象,都是些位高权重之人。而且,法律是封建帝王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一旦有人试图改变,会被认为是动摇帝王位置的谋反之人。

        “可以慢慢来,目前看来,我们应该不会再穿越回家了。”这些天以来,陈元在逐渐适应古代的同时,也逐渐歇了或许还能回现代的侥幸心思,“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这些事。”

        “对呀,她为何将官府看得这么重要?”赵衍方才也听到了苏婉的这句话,并且印象深刻。

        “不像是这样,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她相信官府。”林嘉说不上来苏婉对官府的态度,却直觉有问题,“庆安很少有人如她一般。”

        在苏婉眼中,县衙的作用就相当于公安局,她对待警察有敬佩信服,对待县衙亦是这样的态度。不过,这种态度落在皇室出身的林嘉眼中就很难被理解。

        “我也有一个疑问。”赵衍想到新上任不久地县令,“如果去报官,这位新来的县令会怎么做”

        “要看那位娘子的意愿,她将自己卖进郡王府,很大可能是想过稳定的日子。”林嘉更为理解孝衣女子的想法,赵衍的这个疑惑,或许不会有答案。

        “怎么做才能保障人身安全呢?”陈元在苏婉的提醒下,找到了他来古代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的答案,现在只要想一个更稳妥的方法就行。

        “其实,我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没用。”陈元突然想到,“一个县中经常更换的是县令,其余人没有提拔很难升官。如果我能影响这些人的想法,他们就会将这些理念告诉下一任县令。”

        “是一个办法,可是这些人的想法难以预测,不能保证他们是否会接纳或者传播。”苏婉仔细想了想,“有没有什么更稳定、直观的方法…”

        “论文!”苏婉与陈元同时说道,他们都是大四学生,穿越前刚接受过论文的折磨,对此深有感触。能一直传播的思想只有记录下来才能长久,很少有人为此去读一本书,可若是一篇文章,或许能吸引更多的人。

        “这样的话,就不能直接暴露自己的想法。”苏婉站起来活动因久坐而僵硬的身体,“就要更隐秘一些,或许可以先从如何升官的角度入手?要升官的前提是提高政绩,改善百姓生活,吧?”

        她不确定地看向陈元。

        “虽然很少人选择这个途径,但政绩突出确实能升官。”陈元点点头,“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正文先画个饼,慢慢洗脑之后,再做什么就更容易了。”

        “有点像传销。”苏婉听完吐槽。

        “但有效果。”

        “标题要吸引人…”苏婉陷入沉思,开始自言自语,“县令的自我修养?不好不好…论如何快速升官?有点奇怪…”

        “这个可以。”陈元也在想起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更吸引人,听到苏婉的话后,觉得快速升官符合当下许多人的想法。

        “那就这样,接下来就交给你了。”苏婉深知自己只是空有热血,让她去打磨一篇限制颇多的论文,显然不太可能,再加上她对这个时代的官场了解不多,综合下来,陈元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可以随时找我帮忙。”

  https://www.biqugebar.net/17942_17942792/109181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