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沧海寻仙记 > 第六章 赵政的思虑

第六章 赵政的思虑


赵政深知周朝的分封制度深入人心,纵使他在天下平定之初就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但六国存在的时间太长,要将六国传承断尽谈何容易?若不断了他们的传承,又怎么去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去实现大秦的万世基业?

        故此,赵政心中也是矛盾的。

        他堂堂正正赢得了天下,如今却要为子孙后代,为了大秦的万世基业去谋算他人。他也曾想,若这世上真有不死药仙药那该多好?他若能长命百岁,在他的治理下,六国余孽根本掀不起风浪。

        可徐福到底辜负了他的信任。起初他是被其勾勒的美好蓝图迷了心窍,如此才轻信了他。如若不是这次东巡,一时无意提及徐福之事,命手下暗查。不然还真不会知道,这徐福居然胆大到早已偷渡了回来,还敢不来回报。

        说不恼那徐福,那还真是假话。可在听闻了上次出海的经历,以及童男童女百不存一的结局后,他到底还是有些心软。毕竟他们出海所受到的惊吓,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受到了惩戒。

        是以他原本打算饶过徐福,并恩放那活下来的七十二个孩童归家。谁料那徐福却不知死活,竟还敢口出狂言说什么真有不死之药,强辩什么是海上有大蛟鱼阻拦,故此不能到达。

        他见徐福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情形,只得命徐福独自随一队军队上船,并准备了连弩等物。那时他曾并向士兵们传达,若此行遇不到徐福口中的大蛟鱼拦路,便就地将徐福抛入海中以祭奠那些死于海中的亡魂。

        可谁曾想到,最后军队却又将徐福带了回来。领队之人拿出比船还巨大的蛟鱼骨骸,回禀他道,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他们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寻得这副骨架回来复命。

        赵政不信徐福,但不得不信自己手下的军队。况这大蛟鱼的骨骸着实大得惊人,证据确凿,他倒也不好再为此事折腾徐福,只得命人放了他回琅琊。可那徐福竟不知道见好就收,还拿不死药游说于他。他不堪其扰,又恰逢太医例行诊治,言说他身体不大好,还请早作打算。

        思及身后之事,他到底没有拒绝徐福再请出海的请求。一方面是对仙药之事心存了一份奢望;另一方面则是对上次徐福出海,船上之人百不存一而耿耿于怀。他想,既然要征召童男童女,这次倒不如将计就计,这次全部征召六国贵族后裔,将他们集体送出去,将他们的命运交给天意来掌控。

        如若尽数死于海上,那是他们福运不济;如若侥幸寻到了仙山成为仙人的侍从,那他也不亏,有了不死仙药,他便能一直活着,只要他还活着,这天下又有何人能兴风作浪?

        即便他们中的某些人如同上次一样,大难不死,偷渡返航,他也乐得不去追究,毕竟经过海上风浪威胁,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更加惜命。而惜命的人,自然做不出什么举起反抗大旗的热血之事。

        他将一切都计划得很好,却独独对阿娓的存在,有些拿不定主意。毫无疑问,他是讨厌她的,任何周王室后裔于他而言都是威胁,虽然这阿娓是个女童,可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天生聪慧。

        这样聪慧的女子,无论嫁给六国的谁,未来都会是他大秦的威胁。若将她聘给嬴姓的宗室,一般人岂又驾驭得住她?替后辈聘娶,最后只会是引狼入室,她铁定会成为下一个芈八子,或者更甚。

        她毕竟是周王室近支唯一的血脉,若成为皇后,再进一步也可成为女帝。毕竟她若打出旗号恢复周制,只怕六国贵族都会心甘情愿尊她上位。

        千辛万苦得来的江山,怎么可能拱手让人?于是赵政神情一紧,终究起了杀心。

        大殿里静静悄悄的,只听得沙漏倾泻的沙沙声。自阿娓说出王姬、诸侯国之语,赵政没出言呵斥后,大家就眼观鼻,鼻观心地沉默了起来。

        沉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陛下的沉默。天知道这句话会让皇帝陛下想到什么?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赵政不是天子,也不屑成为周时被架空的天子,他自比三皇五帝,拟了个尊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并期盼着大秦的万世基业,是以他的壮志、他的雄心、他的霸气,一直都明明白白的,多少年来,无人敢触他的锋芒。

        如今倒好,一个年不过九岁的女童,却来了个言语挑衅。众人都在暗猜,皇帝陛下会不会一怒之下就叫人将她拖出去斩了?若真要斩,他们这群人又该不该求情?众人之中,蒙翁是最紧张的,而站在他身边的阿娓则明显是最淡定的。

        赵政见此,怒急反笑:“王姬?是你父亲这样告诉你的么?”

        阿娓也在笑,只是那笑不达眼底:“家父?家父若有此等胸襟,陛下你还能如此安坐在帝位之上?”

        阿娓又一次语惊四座。

        赵政却难得地沉默了片刻。他原是想拿阿娓的父亲姬承的性命吓唬她一下,好教她服软。可她倒好,不仅不曾顾及,反将他一军。姬承此人素无大志,是以从不参与那些反叛勾当。要知道,此时此刻早不同于当年秦灭周时,身为天子后裔的他若想参与,振臂一呼,六国之士怕真是要从者如云了,如此他还真会坐不住。

        只是,也亏得姬承素无大志吧,否则他的父辈和他,又岂会任由他苟活至今?

        赵政不杀姬承,不过是需要一杆旗帜去标榜自己的仁善。但若这根旗帜让他感到威胁,他自是会腾出手来将其折断,比如,数年前,他就亲自折断了旗帜之下的那杆小旗帜,阿娓的兄长——姬安。

        忆及旧事,赵政丝毫不觉愧疚,身为帝王,便注定要果决地将威胁一一铲除。毕竟仁慈不能强国,太过仁慈或是明君,但绝对不会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但天大地大江山亦大,是以他只能狠下心去斩草除根。

        犹豫、仁慈乃是帝王大忌,这也正是他一直不喜长子扶苏之处。望之是明君,却不足以成天下主。

        他大秦要的是扬名立万的万世基业,并不是如周王室倾颓苟延残喘的懦弱的王。过去这么多年,扶苏终究还是不曾明白。此乃大秦,不是大周,他仰慕着先贤,却终究忘了做他自己该做之事。

        扶苏与周室相似的懦弱、他和阿娓相似的锋芒,一念及此,他终究还是怒了。他堂堂帝王威严,何时容得一个小女童侵犯?

  https://www.biqugebar.net/60_60958/190200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