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神略传 > 道教神祇略传 第三二函254--259

道教神祇略传 第三二函254--259


卷之254    幼科鼻祖钱乙

钱乙(约公元1032--1113年),字仲阳,北宋末年东平郡(今山东郓城县)人,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道教尊为医学之神。

钱乙之父钱颖精于医道,但嗜酒喜游,游东海而未归。三岁的钱乙母以早亡,父不归,姑母接回养,姑父也是一位名医,教导钱乙学习医术,钱乙精勤研读《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典籍,尤为《神农本草经》。受《颅囟经》“小儿纯阳”启示,治学儿科,在理论与实践之基础上创造出在“五脏辨证”法。钱乙认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故在诊断方面,主张从面部和眼部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创建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中医学观察理论。钱乙曾曰:“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保养养生课题提到日程,认为小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  未健全,七分饱为宜。钱乙一生著作多以遗失,现仅存《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一代儿科鼻祖于公元1113年卒,享年82岁。

卷之255    城隍

城隍,又称水庸神,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本指护城河,起源于古代水(隍)庸(城)之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无水之护城壕。城墙古人保护城内百姓安全极其重要之措施,故称墙越建越高、越厚,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相继配套完善。

城隍乃冥界一地方,人死后由城隍审查人生前之善恶,福寿,再由城隍抉择发配还是轮回,地方“长官”权力也不可小觑。城隍信仰始于周代,汉代刘邦追封纪信为城隍神,三国吴建有芜湖城隍庙,南北朝大兴此道,唐朝时城隍信仰已达到普遍,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文人雅士人都有祭祀城隍之诗文,宋代列为国家祀法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封天下城隍“王、公、侯、伯”诸神四等爵位。古人认为,世间一切都有神在监察,城市百姓的安全与否与城隍之庇祐程度有关,故祭祀城隍神由此而生。

卷之255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社神、土地,土地公、土地爷,掌相一方较小,具有局限性土地之神,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之神,属地府派出之行政神。掌乡里死者户籍,《左传通俗篇》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

传说土地神乃周朝官吏张福德,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一说是汉代秣陵(今南京)的蒋子文。《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土地神乃属是最基层,最能直接百姓之神,辖区内凡婚丧喜事、天灾人祸、鸡鸣狗盗、婆媳不和、邻里纠纷之事都要过问处理。总是以慈祥老翁形象出场,与人为善。《集说诠真》云:“今之土地祠,几遍城乡镇市,其中塑像,或如鹤发鸡皮之老叟。或如苍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称土地公公。或祈年丰,或祷时雨,供香炷,焚楮帛,纷纷膜拜,必敬必诚。”秦汉以后为民俗广泛祀奉,民间信仰极为普遍,土地神乃唯一地方保护神。

卷之256    山神

山神,地方之神,中国民间传说中神灵之一。山神崇拜乃是一种原始自然崇拜。人类需要自然,依赖自然,同时也敬畏自然。对山神崇拜在中国也许是最古老自然崇拜之一。《山海经》记载了贰万千年前有关山神之各类传说。礼记·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太平广记》记录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庐氏等山神故事。古人将山岳人格化、神化并加以崇拜。古人认为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神灵存在,道教有五岳大帝尊神,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此代表道教对山神以大的尊崇概念。中国的大小山丘不计其数,有大山神,自然也会有小山神,也就是属地山神。山神本身就是山之本身,山之孕育的石头、动植物等依附于山,与有有成为一个整体,有时分解独立,每座山逐渐皆有自己独立之神掌管一方吉凶、丰收、战争与太平。

以鸡、羊、猪或玉石等为祭品,投入山谷或悬在树梢,祈求地方神保地方平安,赐福于地方。

卷之257    井神

井神,又称水母娘娘、水母,中国民间传说中神灵之一。

我国民间就祭祀小神由来已久,人们祈望家宅平安,人丁兴旺,六畜丰泰。五祀之门、户、井、灶、土与百姓生活时时依存。在远离河流地区,井水成为人们生存之源,故井神自然成为“家神”来祭祀。《吕氏春秋》云,每年的十一月,天子要派人祭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

传说唐朝仪凤年间,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路遇洞庭龙君之女,柳毅受托至庭湖,在君山找到橘井,直下龙宫将龙女书信送上。钱塘龙君化身百丈赤龙,灭泾阳小龙,接回龙女。后将橘井传颂为井神。又说井神,本名柳春英,太原金胜村人。柳春英春善良贤慧,勤劳俭朴,能忍能让,但遇到一个刁蛮的婆婆。一次担水途遇到一牵白马老叟,其马哑饮掉前桶水,重复三日,老叟曰:“老朽乃白衣大仙,送马鞭一条,置于水瓮,水自上涌。”此后吃水犹如今天的自来水,四邻五舍均享受到“自来水”带来之天赐之福,故称柳春英为水母娘娘,简称水母。

卷之258      妈祖

妈祖,又称妃、龙女、天妃、天后、圣女、圣娘、圣妃、灵女、妃、娘妈、神女、神妃、神姑、姑婆、祖姑、灵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妈、林孝女、圣妃娘、灵惠妃、显济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贤神女、顺济圣妃、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崇福夫人、天后圣姑、天后圣娘、和平女神、海神妈祖等,道教尊称为辅斗元君。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仙逝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居莆田县湄洲(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泰国、缅甸、印尼、菲律宾、柬埔寨、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巴西、挪威、丹麦、加拿大、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阿根廷布、墨西哥、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等四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所尊奉之神。

妈祖,原名林默,生就勇敢聪明,事亲至孝。八岁从师,过目成诵,悉解文义。十岁时,随母亲诵经礼佛。十五岁,通晓变化,妙用玄机,呼风唤雨,驱邪治病、济世活人。十六岁,照妆于井,得铜符一对,驾船、挽缆,巡游,大海狂澜,救护难船。宋元时期,泉州乃世界最大之贸易港口之一,元政府为海上贸易发展,妈祖故被“迎入”泉州港,成为海神,妈祖登坛祈雨,获降甘霖。屡显神异,以济世人,随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妈祖海神远播海外。

世界有三亿多人信仰妈祖,祭祀妈祖庇祐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  ,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卷之259    门神

门神,道教及民间信仰司门守卫之神。

门神,作为道教及民间信仰的守门卫户之神灵,将其神像贴于门上,意在用以驱邪避鬼、消灾免祸、趋吉避凶、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春节前夕,贴门神,已成民间一种十分久远之习俗,据说此习俗起于周代,门神传说中,有不同版本传说。其一,出自《山海经》,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郁荼居左门,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郁垒右边,黑战袍,悠闲自适。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其二,传说唐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常做噩梦,于是秦琼与尉迟恭手持兵器立于门前,李世民得意安睡,后将其二将之像画于纸贴于门。此外,地域不同,信仰之门神也有所不同,有将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魏征、温峤、包公、海瑞、岳飞、文天祥等奉之门神之列。

  https://www.biqugebar.net/55481_55481118/78103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