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陕甘宁陕甘宁 > 第1章 第1章 收编保安县民团

第1章 第1章 收编保安县民团


1929年4、5月份,刘志丹在榆林城北的红石峡召开中共陕北特委会议,提出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武装的思想,决定采取红色、白色、灰色三种手段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红色就是发动工农群众,建立共产党人独立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白色就是派遣共产党人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展兵运斗争,在适当的时机,把队伍拉出来,作为革命武装;灰色就是派人争取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建立革命武装准备群众和革命基础。其中,用红色手段发展革命武装,无疑是共产党人普遍使用的办法;而用白色与灰色手段发展革命武装,其实是借军阀以及绿林武装的鸡孵共产党的蛋,也就是开展兵运工作。

        西北共产党人的兵运工作,虽说在这次会议之前,就已经在付诸实施,却这次会议无疑使得兵运工作体系化与制度化了。

        然而,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31年秋天刘志丹正式打出陕甘边境游击队的旗号为止,西北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在从事兵运活动的过程中接连发动了大大小小七十多次兵变与起义,竟然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刘志丹、谢子长等革命者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最后不得不彻底抛弃主要从军阀、民团以及绿林武装中拉出队伍的打算,决定自己动手,按照共产党人的要求,来发展共产党人自己的武装,也就是采取共产党人普遍使用的办法,用红色手段发展革命武装,从而拉开了创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所以,这三年,既是西北共产党人因为执行兵运计划到军阀、民团以及绿林武装当中拉出队伍而遭到全面失败的三年,也是西北共产党人逐渐积累经验,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革命武装这一正确道路的三年。不管怎么说,西北共产党人这三年的兵运工作,为在西北地区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使得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得到了锻炼,为日后组建工农红军以及建立照金、南梁根据地,准备了人才。

        西北地区共产党人在兵运工作中第一个交出优异成绩单的人是刘志丹。他成功地将保安县民团武装,完全置于共产党人的掌控之下。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自从渭华起义失败以来,共产党人再一次掌控了一支武装力量。

        刘志丹大约是在1929年春天取得保安县民团控制权的。在此之前,刘志丹经历过很多事情,并且为夺取保安县民团做了精心准备。

        他是在渭华起义失败以后,和谢子长等人一道,冒着被敌人通缉与逮捕的危险,化装潜入西安,找到了中共陕西省委,向省委负责人汇报了渭华起义的经过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随即,他和谢子长等人在省委的主持下认真学习、领会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

        紧接着,刘志丹被省委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谢子长被任命为军委委员,同时被派回陕北,从事新一轮军事活动。

        为了安全起见,刘志丹和谢子长是分头前往陕北的。

        在渭华起义期间,他们的体力与精力都严重透支,又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刘志丹身患疥疮,谢子长得了严重的胃病,两人都需要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治疗。为此,他们准备趁去陕北特委所在地——榆林的机会,各自回去老家好好休息一阵子,把病养好了,然后去榆林向特委汇报省委的指示,共同商讨今后究竟怎么开展军事活动。

        刘志丹准备一回到保安县境,就去永宁山小学寻找昔日的同学王子宜,询问保安县党组织的活动情况。

        王子宜跟刘志丹的家相距不太远。两人一块念过榆林中学,从小就非常要好。在榆林中学读书期间,王子宜受魏野畴、李子洲等人的影响,跟刘志丹一块发动过学潮,在刘志丹被党组织选派到黄埔军校学习以后,他就被榆林中学开除了,不得不回到保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就以永宁山小学校长的身份做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成为保安县党组织的实际负责人。

        没想到,在回去保安的路上,刘志丹竟然碰上了另外一个同学兼好友曹力如。

        跟王子宜一样,曹力如从小就跟刘志丹关系很好。他们三人一块上过学,一块在榆林中学发动过学潮。在刘志丹离开榆林中学以后,他跟王子宜一样,被榆林中学开除了。不过,他没有教书,而是参军入伍,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当兵,于1925年春考入无线电学校。次年4月毕业以后,听说魏野畴正在杨虎城的部队里当政治部主任,他就跑去找到魏野畴,向昔日的老师和革命领路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设想。魏野畴很器重他,便安排他去三原杨虎城部炮兵营当中尉文书,西安城解围后,又安排他和张汉民、吴岱峰一起进入军事政治队。1926年底,曹力如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回到杨虎城部工作,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政治处科长、代理处长,是中共在十军的支部书记。第十军参加北伐在陇海路东段与直鲁联军作战后,转赴皖北太和等地休整,其间,他担任二师政治处处长。冯玉祥附蒋后,杨虎城继续与共产党人合作,先后将在陕西等地无法立足的中员魏野畴、蒋听松等人安插到十军。魏野畴准备在皖北搞武装暴动,在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的时候,曹力如担任临时特委委员、临时特委秘书长,协助临时特委书记魏野畴部署起义事项;起义一开始,他担任赤卫队大队长;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的时候,他担任政府秘书长。起义失败后,魏野畴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曹力如机智逃脱,先后到开封、西安寻找党组织,未果,不得已回到陕北。没想到,竟然在甘泉下寺湾碰上了刘志丹。

        回到陕西境内的时候,到处都看到通缉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布告,由此想到皖北暴动失败,魏野畴老师遭到敌人杀害的种种往事,曹力如感慨万端,把他知道的一切全部都告诉给刘志丹。

        原来,魏野畴安排完唐澍、白乐亭留在石谦旅帮助谢子长、李象九等人准备实施起义,武装反抗陕北军阀井岳秀的统治以后,因为其是陕西非常知名的共产党人,遭到了敌人的严密侦缉,他已经很难在陕西立足了。这时候,杨虎城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一来因为曾经得到过魏野畴的帮助,深知魏野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干才,希望魏野畴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二来大约也出于感激魏野畴曾经给予过自己的帮助,邀请魏野畴到河南自己的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在得到了省委的批准之后,魏野畴立即东渡黄河,经过山西转赴河南,进入了杨虎城之第十军,帮助杨虎城率部甩脱了叛军的攻击,带领队伍来到安徽省太和县。随即,他被杨虎城任命为第十军政治部主任。

        魏野畴一面帮助杨虎城整顿部队,一面整顿了杨部的中组织,在杨部建立了党的军事委员会,由他自己担任军委书记。

        这时候,太和县除了驻扎着杨虎城的第十军之外,还有高桂滋的第十九军,肖之楚的第四十四师以及皖北杂牌军王金韬的一个师。这四支部队既不属于南京的蒋介石,又不属于武汉的唐生智,同时还受到冯玉祥的歧视,都暂时无所归依。他们或者因为得到过共产党人的帮助,或者因为遭到了其他势力的排挤,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一些人一时倾向革命,表示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因此,中共皖北特委书记、第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曾晓渊在太和县城召开了这四支部队领导人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出路和前途问题。因为曾晓渊、魏野畴等人都不知道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不可能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张,只是提出反对军阀混战,待机参加北伐。(1)(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五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第161页)会后,为了扩充共产党组织的力量,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魏野畴立即和皖北特委取得了联系,与这四支部队中党的组织关系进行了沟通,并且派人去西安寻找中共陕西省委。

        10月,杨虎城、高桂滋接受中共皖北特委和魏野畴的建议,为了改善部队所处的环境,联合向驻扎在阜阳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的一个师展开了攻击。将这支人马歼灭以后,高桂滋率领十九军于11月上旬移驻阜阳。

        令魏野畴等共产党人始料不及的是,高桂滋一到阜阳,就立即投靠了蒋介石。紧接着,高桂滋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在该部展开了清党活动。

        于是,曾晓渊以及皖北特委其他几位负责人在高桂滋部便呆不下去,不得不离开了阜阳。这样一来,这四支部队中党的组织工作就全部压在了魏野畴的肩上。他先后派遣交通员跟中共河南省委、安徽省委取得了联系,并把在高桂滋部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安排在杨虎城部,还派遣一部分党员去肖之楚、王金韬两部发展党组织,开办学兵连,训练军事干部。

        同年冬,中共河南省委派人来到太和、阜阳,向驻军党组织传达了“八·七会议”文件。根据上级党的指示,魏野畴促使杨虎城继续跟共产党人合作以后,便在太和县城开办了军事干部学校,培养军事干部,为武装起义做积极准备。为了扩大革命影响,魏野畴还在杨虎城部组织了士兵委员会、宣传队、工作队,派遣大批党团员到附近农村帮助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共产党人的活动直接威胁到地方豪强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利益。由此,地方豪强开展了反扑,大肆组织民团武装,对被共产党人动员起来的革命群众实施残酷迫害与打击;与此同时,蒋介石派遣人员逼走了同情革命的杨虎城,逼迫第十军代理军长孙蔚如展开清党活动。孙蔚如虽说在表面上接受了蒋介石的清党命令,却暗地里将魏野畴等共产党人全部放走。

        于是乎,几乎一夜之间,皖北形势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民众的信心,2月9日夜,魏野畴在太和县城主持召开皖北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皖北实施土地革命,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并且详细地制定了暴动的计划: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民协会,建立赤卫队,为武装暴动打下基础;在城镇区域,号召工人阶级成立工会,以反抗帝国主义、买办阶级、资本家的剥削;在军队中,继续进行兵运工作,号召兵士参加起义。(2)(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五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第164、165页)

        在曾晓渊以及皖北特委其他负责人离开以后,皖北特委实质上无法正常展开工作。这次会议形成决议,成立了临时皖北特委,由魏野畴担任特委书记,曹力如等人担任委员,全面领导农、工、兵各方面加紧暴动以前的准备工作。

        由此,身处皖北的共产党人开启了在皖北地区实施暴动的车轮。

        散会后,魏野畴立即派人向中共中央以及中共安徽省委、河南省委作了书面报告,请求上级党组织派遣得力干部来皖北加强领导。这就是中共中央派遣刘志丹前来皖北的原因。

        一切安排就绪,魏野畴带领特委机关人员转移到阜阳县王官集小学,帮助当地共产党人成立了十几个党支部,发展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

        2月中旬,皖北特委又迁到阜阳县城,创办了秘密刊物《皖北通讯》,并成立了中共阜阳临时县委,指示四十七军中党的秘密军委,利用该部招兵的机会,吸收大量党团员和进步农民入伍,加紧训练,准备兵变。

        4月5日,魏野畴听取了阜阳县各区委负责人以及四十七军军委负责人有关起义的部署和群众发动情况的汇报以后,觉得起义的时机已经来临,便于两天后的一个晚上在阜阳城外的西湖亭主持召开了地方党委和军队党委联席会议,决定趁着高桂滋率主力北上的机会,以留守在阜阳城里面的由共产党人控制的部队为骨干,城内工人、店员、学生响应,县城外农民赤卫队攻打各地地税局和民团,配合起义军攻占县城;待阜阳起义胜利以后,太和、旧县集、界首、亳县、鹿邑等地共产党人掌握的武装力量以及各地农民协会相应起义,共同造成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之局面。

        为了执行这个庞大的暴动计划,与会人员经过商讨,作出成立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起义指挥机关的决定,并且推举魏野畴为总指挥,胡景陶为副总指挥,李力果等人任委员。

        至此,皖北暴动已经进入到紧锣密鼓地动员与部署阶段。

        关键时候,意外发生了。4月6日,第十军军委代理书记宋树勋叛变投敌,将阜阳暴动的计划以及第十军中共产党员名单全部向敌人告了密。数十名共产党员遭到了驱逐,党的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同时,阜阳地方党组织内部也出现了叛徒,党员名单落入国民党县长之手,党的力量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

        情况万分危急,考验中共皖北临时特委应变能力与危机处理能力的时刻到了。共产党人没有退缩,为了防止太和以及阜阳的敌人一块镇压起义,临时皖北特委立即做出决定:以火烧敌留守司令部厨房为信号,提前发动起义。

        一经作出决定,接下来,如何部署是决定暴动成败与否的关键。魏野畴的部署应该来说是严密的:王官集的赤卫队截断阜阳至太和的电话线,实行地区性戒严;任命曾在杨虎城部工作的共产党员申明甫、胡怀西为敢死队正副队长,执行在攻城时负责点火的任务;命令乔锦卿绘出阜阳城关地图,标明敌我分布情况和攻击路线;命令行流集、王官集地区的赤卫队第一、二大队和插花集、北苗集农协会员携带武器到阜阳城汇合;同时,指派人员去界首发动肖之楚师实施兵变,响应皖北暴动,去鹿邑、亳县等地通知当地驻军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立即发动起义。

        计划虽说周密,却落实起来往往会因为一些预料不到的偶发事件而走样,以至于再周密的计划,也没有落实的可能。

        当晚,敢死队队长申明甫在约定的时间与地点,把煤油浇在棉被上,点燃了武装暴动的信号。但是,因为下雨,火势还没有熊熊燃烧起来,就被把守在附近门岗的敌人发现了。不过,在敌人尚未完全反应过来之前,申明甫带领人马果断地解除了门岗的武装,并且从敌人手里夺取了四条步枪,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有点不妙了。当火势大起来以后,因为大雨阻碍了视线,在城内外各处集结的起义人员都没有看到火光,未能按时发动攻城。

        守卫在东门的教导二团第六连党员排长吉超、祝永会也没有看到火光,却在预定起义的时间来临之际,发动兵变,打死了该连连长,打开了东门,准备迎接参加起义的队伍进城。然而,敌人很快就发动了反扑,重新掌握了东门。

        一个小时以后,驻东门外三里湾师范学校的教导二团,在副营长杜聿德的领导下发起暴动,打伤了敌军团长,击毙了数十名敌军,率领队伍向东门赶去。

        魏野畴听到三里湾师范学校一带枪声大作,心知那边正式打响了起义的枪声,一面派六连前去接应,一面亲率少量部队攻打东门。恰在这时,城内留守司令部的由共产党人掌握的武装在等不到暴动信号以后,听到枪声,也举行暴动了。却魏野畴误以为是敌人向起义队伍展开了反攻,赶紧率领队伍向三里湾撤退,试图与那儿的起义队伍会合。三里湾起义的队伍在六连的接应下,正在赶往东门的路上,突然遇到魏野畴率领的起义部队,因为天黑而且又下着雨,看不清情况,以为是敌人前来镇压起义部队,赶紧向魏野畴率领的人马发动了攻击。起义部队猝然遭到攻击,魏野畴也以为是碰到了敌人,命令所率起义部队跟对方展开激战。

        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魏野畴才搞清楚实际情况,马上命令起义部队停止战斗,将两支部队集结起来,准备再度发动攻城之战。

        却敌人早就紧闭了城门,并且派出了大量人马向起义队伍猛扑过来。

        城东一打起来,城西的敌人立即产生了警觉,迅速命令人马进入阵地,设好了埋伏。

        由于起义队伍彼此不能联系,原定前来一块攻城的赤卫队也未能集合起来,各路起义部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战斗异常困难。

        这时候,有人动摇了,开始溜出起义队伍。这样一来,阜阳城是不可能攻下的了。为了避免起义部队蒙受更大的损失,魏野畴不得不命令起义队伍兵分两路,向外线转移。

        魏野畴所率的一路起义军冲出了敌人布设在阜阳西郊的伏击圈,向西区迂回转移。9日凌晨,部队行至新村集时,被国民党第十二军收编的土匪部队发现。该土匪部队随即一面派人尾追,一面释放要求跟起义军和谈的烟幕弹,暗地里却串通当地地主武装截击起义军。

        在跟土匪部队谈判的时候,魏野畴遭到了这帮毫无信义可言的家伙的逮捕。随后,这路起义部队被土匪部队解除了武装。

        曹力如却在另一路起义部队里。

        这支部队在9日凌晨到达了王官集,同当地农民武装会师,在寻找魏野畴未果的情况下,曹力如跟其他部分特委委员商量,当天下去召开了皖北工农兵起义大会,正式成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

        4月11日,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起义部队被敌人打散。起义遂告完全失败。

        魏野畴被捕后,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是,他不仅没有屈服,反而趁敌人防守不严密之际,帮助胡怀西逃出了敌人的魔掌。随后,魏野畴遭到了敌人的杀害。

        曹力如把皖北暴动的始末详细地告诉给刘志丹以后,说道:“魏野畴老师被敌人杀害了,部队也打散了,我跟所有的人都失去了联系。我想找党组织,可是,费尽心机,怎么也找不到。回到陕西后,听说你们也发动了起义,一样失败了。我真的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现在,竟然遇到了你。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志丹说道:“皖北起义失败了,魏老师牺牲了;渭华起义也失败了,一样牺牲了很多人。我们的组织也为此蒙受了惨重的损失。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可以从头再来。我们共产党人之所以存在,不就是为了实现共产党人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吗?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可以继续干下去。何况,中共中央仍然存在,我们的陕西省委仍然存在,我们陕北特委仍然存在,我们也还活着。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要为了实现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不停地跟敌人开展斗争,不达目的,决不不休。”

        曹力如被刘志丹的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这是自从皖北起义失败以来,他听到的第一句铿锵有力的誓言。正如当年在学校里一样,有了刘志丹,他就有了依靠,他可以跟随刘志丹一块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路上,两人结伴而行,继续朝保安县走去。刘志丹不仅告诉了曹力如渭华起义的经过,也把自己接受的任务告诉了他,让他跟自己一道从事兵运工作。

        很快,他们就进入了保安县境。知道他们的同学王子宜仍然在永宁山小学当校长,二人便决计从王子宜这里入手,先了解保安县党员以及党组织的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商讨今后如何开展工作。

        于是,二人直接去了永宁山小学,见到了王子宜。

        保安县党组织的负责人就是王子宜。自从渭华起义失败以后,保安党组织的活动虽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因为县长就是当年榆林中学的老师,教育局长也是地下共产党员,王子宜能够利用县长学生的身份,在教育局长的掩护下,开展一些秘密活动。

        刘志丹、曹力如同时造访,让王子宜心里非常高兴。大家都是共产党人,很快就谈到了正题。刘志丹告诉王子宜,自己回到保安,就是准备去榆林中共陕北特委工作,向特委报告陕西省委的最新指示,整顿陕北党的组织,开展兵运工作,准备拉起武装,实施武装割据。不过,因为深受疥疮的折磨,准备先回家养好病,再执行省委的指示。

        问明了保安县的情况以后,刘志丹嘱咐王子宜,可以先告诉县长以及教育局长,刘志丹和曹力如都回来了,让县长以及教育局长想办法为他们二人在县属小学谋一份教师的差事,有了合法的身份作掩护,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人商议妥当,因为王子宜要向县长展开活动,需要时间,刘志丹与曹力如就先各自回了家。

        刘志丹回到家之后,接受了刘家一个长工的土法治疗,一个多月后,疥疮奇迹般地痊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志丹不仅医治好了疥疮,而且引导弟弟刘景范走上了共产党人的道路,使得刘景范成为日后建立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疥疮痊愈以后,刘志丹就离开了家,迫不及待地去了永宁山小学。

        此时,王子宜已经秘密跟教育局长取得了联系,确定了安排刘志丹、曹力如的职位。不过,教育局长为了不暴露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方便直接出面操作此事,就让王子宜去请示县长,说是只要征得了县长的同意,一切都能掩饰得天衣无缝。果然,王子宜一告诉县长刘志丹、曹力如都回到保安、希望县长出面为昔日的两个学生找一个职位的消息,县长深知刘志丹、曹力如是有才华的人,一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曹力如进入保安高小当了校长;刘志丹则当上了教育局督学员,可以在全县借巡视教育为名到处走动,进行群众的发动工作和联系全县的党员了。

        走马上任一段时间以后,刘志丹利用督学员职位提供的方便条件,完全摸清了保安县党团组织的一切情况,为了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决定首先整顿永宁山党团组织,将永宁山党团小组分开,正式成立中共永宁山党支部。党支部由刘志丹担任书记,曹力如任组织委员,王子宜任宣传委员兼团员书记。支部一成立起来,他们就通过教育局长的关系,把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全部安排到全县的七所小学,以学校为立足点,开展党的活动。

        因为刘志丹需要去榆林寻找中共陕北特委,跟特委书记以及各位特委委员商量如何执行省委的决定,就不能继续在保安耽搁下去了,把永宁山党支部的工作理出头绪后,移交给曹力如、王子宜,便去了榆林。

        此时的中共陕北特委书记是杨国栋。此人就是国共合作时期受党组织的委派,与刘志丹一道进入黄埔四期学习的那三个共产党员之一。

        渭华起义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共产党人的搜捕和屠杀。面对白色恐怖,刘志丹愈发坚定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杨国栋却吓怕了,再也不敢公开活动,主张共产党人只能做一点宣传工作,不要搞武装起义,甚至荒谬地提出党组织应该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刘志丹大是气愤,和贾拓夫、李力果、冯文江、马云泽、刘澜涛、马文瑞等其他几位特委委员一道,对杨国栋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回击,坚决主张应该按照省委的指示,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联合一切进步力量,发起武装暴动,组建共产党人的武装,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刘志丹等人一边跟杨国栋开展斗争,一边把这些情况报告给省委。省委深感杨国栋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陕北特委书记的职务,便撤消了杨国栋的职务,由刘志丹主持陕北特委的工作。

        1929年初,中共陕北特委在刘志丹的主持下,在米脂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就如何贯彻省委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决议展开讨论,最后形成决议:通过各种关系,派遣大批党团员打入军阀部队里去,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各路军阀扩充部队的需要,安插自己的力量,在军阀的队伍里培养自己的干部,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出去,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大的方向至此已经并确定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一、向省委汇报具体计划;二,具体落实这项决议。

        省委很快就批准了陕北特委的决议。于是,在陕西省委以及陕北特委的指派下,一大批党团员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到大小军阀甚至土匪、民团的队伍,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谢子长因为当年在石谦旅担任连长的时候,所部一直驻扎在宜川,对宜川一带的社情民情都非常熟悉,认识在宜川凤翅山占山为王的土匪头子梁占魁,虽说二人并没有深交,却相互之间也颇有些了解,就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准备去宜川,进入梁占魁的队伍,把该部改造为革命武装。

        一到宜川,谢子长便只身去凤翅山面见梁占魁。

        梁占魁虽说是占山为王的土匪头子,却还是颇为赞同共产党的一些政策,经过谢子长一做工作,倒也爽快地答应跟谢子长合作,准备率领人马投入共产党组织。

        事情一开始进展得很顺利,却一件突发事件使得谢子长的努力化为泡影。原来,一个曾经任宜川老民团团总的人,过去帮助过梁占魁,因为反对宜川县在饥荒岁月不顾民众的死活,对民众实施敲骨吸髓的盘剥,凭着自己的威望,代表宜川老百姓上书抗粮,还亲自找到宜川驻军头上,试图说服驻军帮助自己,却被驻军扣押起来了。县民团本是那人的旧部,见事不平,就想围攻宜川驻军,却势单力薄,只有联络各位绿林好汉助其一臂之力。梁占魁接到消息,火速集合人马,开向宜川,向守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可是,土匪的武装毕竟比正规军差得太远,而且当年就是谢子长带领起义军也没有攻下宜川,梁占魁哪里攻得进去?经过交战,梁占魁人马损失殆尽,仅仅带着十几个人冲出了包围。梁占魁气得差一点要自杀。事到如今,谢子长改编梁占魁部的计划就此搁浅。

        随后,谢子长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准备把驻守在宜川延长交界的后九殿山寨杨庚武部拉进共产党的队伍,以便依靠这支队伍在陕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杨庚武曾经是共产党员,在大革命失败以后脱离了共产党组织,现在手里握有一支一千多人、五六百条枪的队伍。为了让杨庚武重新回到共产党组织的怀抱,谢子长不仅亲自出面向杨庚武做工作,而且先后派遣党员赵洪枝、马云泽、阎红彦等人去该部建立了党组织。但是,这支部队后来除周维琪营在阎红彦的劝说下,脱离了杨庚武,开到了瓦窑堡,没有投靠高双城之外,其余部队还是因为杨庚武听信了高双城的甜言蜜语,又官瘾太重,被高双城收编了。随即,杨庚武和一大批干部遭到了高双城的杀害。

        刘志丹回到了保安老家。他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收编保安县民团。

        在建立永宁山党支部的时候,刘志丹就已经非常清楚,保安县民团团总路仰之为人尖酸刻薄,依仗手里的权力,不仅对老百姓实行残酷的迫害,甚至连县长以及一些士绅都不放在眼里,引起了保安民众以及官僚、乡绅的强烈不满。刘志丹决心充分利用路仰之为一般民众所痛恨、为县长与士绅所唾弃的现实,做一做文章,采取文的方式把民团夺到手。一旦把保安民团抓在手里,就可以派遣大量党团员进去当团丁,对其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使之在表面上仍然是民团武装,实质上是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能够拉出去参加革命的力量。

        定下决心之后,刘志丹立即召集曹力如、王子宜等共产党员开会,研究了夺取民团的办法:党支部成员一面分头联络那些跟路仰之有矛盾的士绅,争取他们赞成改选民团团总;一面鼓动老百姓去县长那里状告路仰之平日欺压民众的罪行,要求县长改选民团团总。(3)(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199、200页)

        迫于民众和士绅的压力,也由于县长自己很看不惯路仰之的所作所为,他顺水推舟,答应了民众和士绅提出的改选民团团总的要求。

        接下来,就是谁来当团总了。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以及其他共产党员通过各种关系,提出刘志丹、曹力如为团总、副团总候选人,跟路仰之展开了团总之位的公开竞争。

        最后是以投票的方式决定谁当团总和副团总的。

        路仰之明知道一旦投票,自己必败无疑,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早在暗中做了手脚,收买了一些人员在投票日来到投票场地,帮他捧场。

        弄清了这一情况,刘志丹很清楚,不用投票,自己也会输掉选举。既然路仰之可以暗中做手脚,自己为什么不能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呢?刘志丹立刻命令曹力如、王子宜把所有在校学生都拉出来参加投票。

        这样一来,在选举当天,选举的形势立刻发生了逆转。路仰之遭到了彻底失败。刘志丹、曹力如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团总、副团总。

        选举输了,路仰之也决不会拱手交出手里的权力,再一次暗中使绊子,收买了一部分民团团众,让他们暗中活动,试图动员所有的团众举行示威活动,阻止刘志丹、曹力如前来接任。

        结果,刘志丹、曹力如早就有了准备,已经在民团里面打进了一些共产党员。那些共产党员做了一番工作,绝大多数团众拥护刘志丹、曹力如前来就任团总、副团总。于是,一场拒绝刘志丹、曹力如上任的活动,就演变成欢迎他们上任的仪式。

        刘志丹把保安县民团掌控在手里以后,随即对民团进行了整顿,废除了打骂与体罚行为,改善了团众的生活待遇,建立了党的组织,用以加强政治教育,使之逐渐成为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的武装力量。

  https://www.biqugebar.net/42108_42108005/102664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