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不败妖孽 > 第160章 应州大捷

第160章 应州大捷


当这大胡子将军再次射倒了三骑以后,他的标枪也终于射完了。于是他一抡巨大的斩马刀,连停都没停,继续砍瓜切菜的一路前冲。只见他见人砍人,见马砍马,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可无剑就倒了血霉了,因为那巨大的战将一下子滚下了山坡,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正好和无剑来了个面对面!

        大锤压顶,我闪!再压顶,我再闪!再来??????

        你还有完没完了,无剑这个气,我也不是吃素的!但是无剑的斩马刀,虽然在他看来已经很大了,可跟人家的大锤相比,就跟小片刀似的!算你厉害,我是不敢跟你碰,但是并不代表我无剑就任你砸来砸去呀!无剑展开神通,两人在这半山腰,就开始了“势均力敌”的厮杀。

        山坡山谷彻底乱了,明军也赶上来了。战局的决定性时刻,从这个阻击战才算是真正开始了。其实到了这一步,鞑靼大军的掏心战基本上就算是失败了。可那小王子也不含糊,他立刻命令两翼突击。朱厚照一看有人挡住了那最大的威胁,也开始专心应对形势,相应的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咱们就这么说吧,大明军队跟鞑靼大军就在这里,整整的混战厮杀了一整天!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拉拉拉,拉大锯,谁也没吃午饭晚饭。一家人就在这里,就这么你砍我,我砍你,从早上一直砍到晚上,就那么不停的砍不停地砍,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事实证明,朱厚照绝对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始终保持镇定,来回狂奔为手下打气。还多次冲到交火线上和敌人直接对砍。在他这种无畏的精神鼓舞下,明军士气大振,始终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

        面对着越战越勇的明军,蒙古军队开始顶不住了,到了下午,小王子实在撑不住了。他本来是想弄点战利品回去的,没想到却亏了大本。那鞑靼小王子再看看这群打了鸡血一般的明军,他审时度势,终于还是做出了那个万不得已的正确选择——“退兵,鸣金退兵!!”

        ——应州之战就此结束。

        这场战役,史称应州之战,又称为应州大捷。朱厚照指挥大明军队,硬生生的打败了鞑靼小王子的鞑靼大军,完美收官。

        然而,这样的一场大战,在史书上却只有寥寥数语,究其原因,是由于朱厚照是偷跑出来的,身边没有史官,他自己又是个半文盲,身边的江彬、王勋等人比他还差劲,总不能指望这些家伙吧。

        但是很是耐人寻味,很是值得一提的是,应州大捷战后发生的事情。

        朱厚照回到北京后,曾经搞了一次很隆重的回城兼阅兵仪式。

        按说,这威武大将军朱寿统帅六万人马大破五万蒙古军,是自土木堡事变之后六十年以来,明朝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是事情,确实是值得庆祝一番的。但是这个消息很快传回到了京城,京城的言官们和辅臣们却不是这么想的。

        文官集团之所以很不开心,甚至还觉得很是挫败,纷纷感慨蒙古人怎么这么不堪一击,居然没有给朱厚照一点厉害尝尝。是因为他们羡慕嫉妒恨,甚至还有点小黑暗呀。

        第一,他们反对皇帝出宫,小朱同学是逃学出去的。第二,他们反对皇帝御驾亲征,并且还预言这肯定是第二次土木堡之变。第三,在这次应州大捷里面,文官集团不仅没有寸功,相反还充当了一会反派的角色!这就好像你不让别人干什么,别人偏偏干了,并且还用事实证明你完全错了,真是让人情何以堪呀!

        想当年,那袁绍想攻打曹操,他的谋士田丰就劝说他不要打,并且还预言了他肯定会失败的结果。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以后,袁绍不仅没有痛定思痛认识到错误知错就改,更没有重新重用田丰,相反还把他给杀了。为什么呀,恼羞成怒呗!

        这文官集团也就是说了不算呀,他们要是能说了算,相信千刀万剐了这小朱同学的心都有了!你胜利失败都是屁,关键是你这个屁臭到俺了,所以你就该死!

        所以文官集团一听说皇帝要回来了,不是准备迎接这凯旋的英雄,而是纷纷各就各位准备骂之,弹劾之。

        朱厚照回京城那天是夜里,他要求所有人都去德胜门迎接他的凯旋,并且还要求一家人准备一些彩帐,上面绣上欢迎的文字,并且需要注明是“威武大将军朱寿”。

        可好死不死的是,朱厚照在那天晚上回到豹房以后,天上就下起了雨夹雪,整个德胜门乱作一团,天黑路滑,文官们找不准自己的轿子,一群人乱成一团淋了个湿透,非常的狼狈。于是他们回去后连夜写奏折,第二天雪片一样的奏章就飞向了豹房。

        有的说,皇上擅自给自己封官封将军有违祖制,这是严重藐视先帝视大明礼制的行为,这样下去,大明江山就会亡在你的手里;有的说,皇上再一次的私自外出让我们忍无可忍,大明江山迟早会亡在你的手里;有的说,皇上你这次擅自出征是拿大明的江山和子民开玩笑,就算你赢了蒙古人也是因为你运气好,大明江山不保矣。

        但是很快,一家人就都发现了一件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朱厚照居然从关外带回来一个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死过丈夫,是个寡妇。

        这下子言官们又闹翻天了,他们认为寡妇是不祥的女人,很可能是因为克夫才守寡,如果在皇帝的身边,那不仅仅是克夫,还克大明的国运,克大明的黎明百姓啊!

        关键是文官集团还认为这寡妇不洁,如果生了孩子,就严重污染大明皇家的血统纯净,先祖辛辛苦苦打下江山,不能流落外人之手啊。

        朱厚照正和刘良女如胶似膝地讲着甜言蜜语,对这些弹劾毫不理会。最后大臣们见实在报复不到朱厚照,于是就拒绝承认这应州大捷。

        那天晚上的仪式一结束,小朱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首辅杨廷和,激动地拉着杨老师的手说自己亲手消灭了一个蒙古军官,杨廷和立马祝贺皇帝取得的成绩。可就在不久之后,京城里却开始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应州之战失败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谎。”

        几天后,当东厂给小朱同学汇报此事时,朱厚照沉默了许久,半晌才下诏,替自己请了十天假,表示要休息休息,好用这种消极怠工的方式来报复一下这些大臣。

        文官集团按照传统编写《武宗实录》时,写下了“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的话。大家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句话虽短,里面却暗藏玄机。表面上是在描写双方伤亡情况,其实是在暗示应州之战其实是明军失败,同时也暗示了朱厚照是在吹牛,至于他的那句口述,则成了他自我吹嘘的表现。

        并且在此后所有的历史书上,都没有应州大捷的详细说明,甚至有人还故意的将其抹黑扭曲了,让后来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当时的事实真相了。

        书是人写的,历史书也是人写的!!怎么写,当然是由那些个写书的人来决定了!

        你以为你看到的都是事实?都是历史真相?笑话,天大的笑话!!!!

        尽管当时的史学家,尽其所能的掩盖、抹黑、扭曲这应州之战,但是一则材料却无情的说明了一个事实:应州之战后,鞑靼小王子极少犯边,更不敢深入也!

  https://www.biqugebar.net/22_22904/89827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