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不败妖孽 > 第275章 大家都在磨刀

第275章 大家都在磨刀


出人意料的是,宁王集团的宴会,竟然是在和睦的气氛中开始的。朱宸濠似乎也不想谈其它问题,只是关心地问王守仁是否习惯这里的生活,是否缺少生活用品等等。王守仁作了得体的答复,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他知道,这场宴会绝不会如此简单。

        果然,不久之后,朱宸濠还是发难了。他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假模假式的说道:“皇上总是出巡,国事也不怎么理,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啊。”

        王守仁愣住了,因为在那个时代,宁王这句话是一句很犯忌讳的话,可朱宸濠现在竟然公开说了出来,莫非是想最后摊牌了?可还没等到孙燧和王守仁反应过来,旁边却已经有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厉声说道:“世上难道没有汤武吗?”

        这人的这句话实在太要命了,王守仁立刻转身,寻找发言人,然后他发现了满面怒气的退休侍郎李士实,也就是宁王集团的第一谋士。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王守仁就不能不还击了。他回过头来纹丝不动地坐着,平静地接了很要命的一句:“汤武再世也需要伊吕。”

        幕后人物终于出场了,朱宸濠接着王守仁的话头狠狠的回答:“汤武再世,必定有伊吕!”

        但是王守仁还是那副平静的表情:“有伊吕,还怕没有伯夷叔齐吗?”听到这句话,朱宸濠涨红了脖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咱们来翻译一下他们说的这汤武、伊吕、伯夷叔齐都是些什么人,他们说的这都是些什么意思  。这段话用我的语言来翻译,大概是这个样子。

        “世上没有敢造反的人吗?!”

        “有造反的人也需要一些得力的帮手。”——此处意思是你李士实没有什么能力。

        “有人敢造反,那就一定会有得力的帮手!”

        “即使你有得力的帮手,那国家也一定会有忠臣!”

        话说到这份上,宴会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双方都不发一言,以沉默互相对抗。就在此时,孙燧突然站了起来,对朱宸濠的热情款待表示道谢。大家都如释重负,王守仁趁机提出道别,这场剑拔弩张的宴会,也就这般冤家宜解不宜结的结束了。

        朱宸濠本想借着这次宴会摸摸王守仁的底,他的目的达到了。而王守仁和孙燧却也在宴会上感受到了浓厚的杀意,他们也已经确定,反叛的刀锋已经迫在眉睫了。

        就在这场宴会之后,孙燧和王守仁两人所处的环境就变得更为恶劣了。越来越多来历不明的人开始在街头成群结队地出现,拿着刀剑招摇过市,地方官员都睁一眼闭一眼,谁也不敢去管。而王守仁和孙燧当然是重点保护对象,他们的住所周围整天都有朱宸濠的人严密监视。

        就在这日渐恐怖的环境中,王守仁终于等到了他要的东西。不怪不久之前的那封神秘的信,朝廷内的接收人并不是内阁,而是兵部尚书王琼。而在这封信中,王守仁向自己的老上级要了一样东西——旗牌。

        旗牌是明代的一种制度规定,它的作用可不得了——调兵。

        王守仁之前征讨土匪时就曾经多次拿过旗牌,但是完事之后都还了回去,这叫有借有还,不是王守仁的品德好,而是制度如此不得不还啊。明代的朝廷绝不允许地方拥有军事力量,所有的军队都要统一听从国家的指挥,要调兵就必须有朝廷给的旗牌在手。

        王守仁就眼下这个环境,知道宁王造反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一旦事发,如果他没有这手准备的话,大家也就只能一起完蛋了。

        王守仁的这个请求本来很是无礼,很是违规,甚至都有点图谋不轨的意思,但是王琼竟然还是破例给了王守仁使用旗牌的权力。王琼也知道,这个宁王实在太可怕了,宠臣中有人,内阁中也有人,朝中大臣很多都收过他的钱。如果不暗中搞他,不暗中帮助这个王守仁的话,将来会是一个情况,还真就不敢想象啊。

        王守仁和孙燧现在在宁王集团的势力范围里面,被人家围的死死的,并且还什么都没有,真是很危险啊。于是王琼就借着福州骚乱的由头,不但借机把王守仁名正言顺的调了出来,并且还顺手牵羊的犯了一点点忌讳,把旗牌也给了这蛋糕手下。

        王琼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仿佛是看到了王守仁那高大的背影,他在心中默默地自言自语道:这已经是我唯一能提供给你们的帮助了,剩下的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

        得到许可旗牌以后,仿佛拿到了救命符的王守仁十分高兴,兴奋地跑去找孙燧报喜。可当王守仁来到巡抚衙门,告诉孙燧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这位同乡不但没有丝毫喜悦,反而端正地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官服,说出了一句王守仁做梦也想不到的话:“你还是借着这个机会,赶紧离开这里吧。”

        王守仁呆住了,他正想说点什么,孙燧却摆了摆手,说出了他让这个同乡好友必须离去的缘由。“你这个东西(旗牌)现在还没用。”

        王守仁恍然大悟。他们不过是两个小小的巡抚,对方却是藩王,人家现在既然还没公开反叛,总不能他们自己先动手打人家吧,那样一来,可就不是人家宁王集团造反,而是他们以下犯上了。所以说,现在这玩意还不能用,现在不能用,那什么时候能用呢?

        很简单,宁王谋反的时候就能用了。但是这谋反不是搭台唱戏,到了那个时候,不肯屈服的国家忠良必定是第一个被害者。

        王守仁彻底明白了,孙燧的意思是,他将在这里留守,直到宁王杀掉他为止。而也就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才是王守仁可以使用旗牌的时候,逃出生天的人们才能拿起这件工具,起兵反抗宁王集团平定叛乱。

        孙燧抱着必死的信念,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王守仁,因为他相信王守仁一定能够完成平叛的重任。而他,所要做的只是从容赴死。“那你和我一起走吧。”这似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但是孙燧的回答是,“我是国家委派的江西巡抚,这里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死也要死在这里!”

        神兽九羽的宁王集团是年六月十四日兴兵,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不怪痛恨杀害孙燧发动战争的宁王,却从未被愤怒冲昏头脑,他十分清楚凭借自己目前的兵力,绝对无法战胜对手,眼下他只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

        王守仁有着平叛的志向,也有着切合实际的平叛策略,这就是“知行合一”,这就是心学无往不胜的哲学和智慧。吉安,位于江西中部,易守难攻,交通便利,王守仁将在这里举起平叛的大旗,准备最后的决战。

        王阳明从小就资质过人,非常聪明。传说他五岁那年,他的祖父见他一个人在屋中念念有声,非常奇怪,  暗自思量  :“这孩子在屋里捣什么鬼呢  ?”于是就仔细一听,却发现竟是平时自己读过的书,让这个孩子背诵的一字不差,全当嬉戏玩耍一般。

        祖父大为惊奇,装做生气的样子问王守仁  :“你什么时候偷看了我的书  ?”  见祖父生了气,王守仁只好如实回答道:“我没有看您的书,只是听着您读的时候慢慢记下来的  。”

        祖父大为高兴,料定这个孙子长大后必有大大的出息,于是就更加悉心的教他念书。有一天,祖父带他去北京金山寺游玩,大家游兴正浓,兴致正高时,客人就请他的祖父赋一首诗来助兴。王守仁见祖父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下手,就说道:“平时祖父曾教过孙儿,这样的诗句还是让孙儿来对吧  !”

        王守仁随之一首诗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祖父和客人们见小小的王守仁才思敏捷,妙语连珠,不禁大为惊讶,就再次出了一道题考他,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还是张口就来,又是一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https://www.biqugebar.net/22_22904/163032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