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不败妖孽 > 第251章 木府有请

第251章 木府有请


不败身为大明妖孽,当然知道菌皇说的这个【木府】是个什么玩意。

        木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滇西北丽江土司阿甲阿得家族,自元代起便世袭丽江土司知府。公元1382年阿甲阿得率众归顺明王朝,获朱元璋钦赐“木”姓,其办公地点由此便被称为【木府】了。

        丽江木府之所以几百年屹立不倒,与他们的英明领导的英明决定是分不开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木府墙头草随风倒,谁强归顺谁,可这又何尝不是弱者的一种顺应潮流的无奈之举呢?

        既然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了,木府为了自己族人的幸福生活,良臣择主而事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再说了,这归顺谁服从谁,对木府来说也只不过是给强大的中原一个面子罢了,这丽江的事务从古至今何曾让任何一个外人染指过?这世外桃源一般美丽的地方,还不一直都是木府在这里说了算吗?

        此时木府的主人叫做木定,不败只闻其名未见过其人,还真不想跟这个陌生人打交道,尤其这个陌生人还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丽江王,木府的土皇帝。如果这个木定是个不知好歹夜郎自大的纨绔子弟的话,木府倒霉先不说,不败也不高兴啊!

        但是既然人家检验喇嘛已经留了信息了,也就是说已经发出邀请了,再加上不败根菌皇就是冲着神农尺来的,所以这丽江木府一行,看来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木府有请,目标已定,走起!

        不败攀上的这片雪域高原,到处是连绵的雪山,还真就应了那句“双重雪山包裹”的话了。因为前路坎坷,凭不败的身手也足足走了五天的时间,才来到了有人迹的地方。看来这从陆地上走,也没有比那地底世界省多少时间啊。

        不败回头眺望,满眼的雪山,那里还有半点香格里拉的影子。就这么一个隐藏在雪山之中的地方,它就是再好,再香格里拉,应该也很少有人能找的到吧,怪不得它会成为一个传说了。任何一个能翻越这么多雪山,到达那雪莲花蕾的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传说!

        不败见到了雪山下面的第一个人,赶紧满脸堆笑,很是礼貌的上前询问,才知道他已经进到丽江地界了。这丽江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北连迪庆藏族,南接大理,西邻怒江,东与四川凉山和攀枝花接壤。周围即有雪山也有神山,此外还有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以及众多的独特民族。

        明初朱元璋统一中国后,由于西南地区地域和民族的复杂性,觉得对这个西南边陲的统治,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明朝政府在云南统治用了双轨制,让立有战功的沐英家族坐镇云南,史称沐王府。然后各地的管辖权依然在各地的土司手中,而丽江的木府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控制欲极强的朱元璋,怎么会就此认输呢,这双轨制只是一个不得已的暂时过渡手段罢了,他为了强化自己在云南的统治,实行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

        明朝最早的移民是明朝征滇的30万大军,后来这些军人大多都留在了云南,参加屯垦,受沐王府节制管辖。而就在云南完全平定之后,沐英还再次回朝带了很多的移民过来【传说有250万,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数字的水分太大,把那个2去掉,剩下50万还差不多。】。

        沐英之后,他的儿子沐春再接再厉,先后又移来了30万的南京人,加上当时征调来屯戍云南的军民,光是沐春的移民,就不下50万。

        总体算来,明初迁入云南的汉族总人数,很可能超过了120万之巨!而当时云南的总人口,才不过区区200多万人罢了。

        大量汉人的涌入,确实强化了明朝对这里的统治权,并且让这里的少数民族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就差把这里完全给汉化了。到了不败现在所处的正德年间,除了一些深山老林【比如说龙场】还没有被汉化污染,汉人们已经完全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的为所欲为了。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衙署”,丽江古城很快就成为了丽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丽江的原居民主要是纳西族,也不得不说,明代确实是纳西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此时的木府深得明王朝的信任和倚重,并且历代的木氏土司都比较开明,他们没有像自作聪明的汉人一样闭关自守,而是积极的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

        就在木府大发展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这个包容性,才更加良性循环的获得了明朝人极大的欢心。木府从内地引进文化、医药、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等等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进到丽江。

        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汉人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而木老爷住的这个木府,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

        木府在鼎盛时期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总体建筑风格就是仿紫禁城而建。

        紫禁城有中轴线,木府也有,并且它的中轴线有369米长,而紫禁城的中轴线也不过960米罢了。在木府的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花园回廊等等等等。其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

        后来,有一个着名的旅行家,叫徐霞客的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不败一路行来,抬头一看,只见上面的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当然了,这四个字可不是它们字面的意思,这是纳西语发音的谐音,意思就是“读书去吧”。

        不败还对木府门前的石牌坊很感兴趣,这些石牌坊都是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宽9米,高约18米。石牌坊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忠义”二字。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

        木氏土司这座木府,其座向并未按照中原的风水理论“坐北朝南”,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

        并且这木府周围不筑城墙,据说是因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就等于在“木”字外面加个框,那可就成了一个“困”字了。

        木府背枕狮子山,从狮子山上极目下望,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但是这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为了商业目的将府第建在了城南一隅。

  https://www.biqugebar.net/22_22904/156937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