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古代搞投资 > 第4章 人为何活着

第4章 人为何活着


苏婉心中默念一遍,觉得在阶级社会,以自己的身份很难能碰上此人,和这样的皇室子弟也一定不会有交集,所以没有放在心上,毕竟眼下还有别的事亟待解决。

        “你在干什么?”苏婉注意到陈元并没有处理文书什么的,好奇问道。

        “练字。”

        陈元的话提醒了苏婉,她只顾着认字这一问题,倒忽略了还有更重要更容易暴露的一点,字迹。原来的苏婉留有笔迹,如果有人对比出字迹不同,定会奇怪。苏婉很头疼,一个人现学毛笔字和学了一段时间的毛笔字,写出来的字肯定是不同的,她现在练也来不及,想到这,她将疑惑问了出来。

        “这个身体经常写字,有肌肉记忆。我再模仿一段时间,就算没有原来的风骨,字形上也差不多了。”陈元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在县衙动笔的时间也不多,有专门的代笔,很多时候我只需要口述,只有拿回家的公务和签署重要文件时才需要我亲自动笔,外人看不出太大差别。”

        盛国的官员考核中不太注重官员的字迹如何,只看重能力,这就导致有些官员的字非常丑,写给皇帝的折子也就十分令人头疼。像一些没有升官意愿,只想安居一隅的官员也不会特意去练字,所以皇帝为了避免看那些字迹潦草的奏折,就下令字写得不好的官员可以找人代笔,久而久之,代笔就成为了盛国官场非常重要的一个职务。当然,若是想给皇帝留下好印象帮助升官的话,还是选择自己写一手好字更合适。

        苏婉听后,便找来纸笔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这种肌肉记忆,写了几个字后,她就放弃了。她写出来的字虽谈不上丑,但是与她在现代的字形极为相似,而且由于不习惯毛笔的书写方式,字迹忽大忽小,力道也忽重忽轻,肯定没有所谓的肌肉记忆。于是,苏婉的识字日常里又多加了一项,练字。

        “对了,我还要些事要和你说。”在苏婉思考时,陈元突然开口打断了她的思绪,盛国的女子地位比他们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低。

        女子不能拥有自己的产业,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甚至只要有女子卖身为奴,那么她永生都不能脱离奴籍。

        “而且还远不止这些。”

        “为什么?”苏婉听到后,十分惊讶,“这对女子也太苛刻了。”

        “因为盛国高祖的皇后,史书记载,高祖之前,每一任皇后都能调动皇宫的禁军,在朝堂之上亦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宫不得干政,并不对皇后生效。但是高祖时,皇后野心逐渐膨胀,想自己当女帝,只差一点就成功了。这次政变给皇室敲响了警钟,之后继任的皇帝为了防止此种事情再次发生,都在给百姓洗脑,贬低女子地位,现在的女子地位与前朝相较都算高的了。”

        苏婉沉默,她看过三娘的记忆,女子的地位,确实如此。她们囿于封建礼教,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活成了提线木偶。

        苏婉突然想到,这个世界的教育让人们觉得女子就该是男子的附属品,可真的没有一些人想为自己而活吗?那些嫁了人的女子就甘愿成为后院的摆设,只为了丈夫而活着吗?

        不论何时何地,总会有一些人,他们的思想是先进于所在时代的。就连从小被洗脑的三娘,尚且尝试过为自己争取。

        有些人或许认识到不对,可是他们不会将自己所有的朦胧想法付诸实际,也不知道要去构建一个怎样的社会。可苏婉不同,她来自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拥有的思想就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她将自己的想法说与陈元听:“有人带头的话,应该会有更多的人尝试去挣脱枷锁吧。”

        “现在最高当权者,是一个封建帝王,他不会纵容这些会危害到他统治的另类想法。”陈元则想得更多,“这样做很危险。”

        “可我们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苏婉皱眉,“而且,我又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只是潜移默化一些思想而已。”

        苏婉不觉得她能凭一己之力对抗封建制度,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可要是一万人,十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呢。不论谁坐上皇位,他总是要顾忌百姓的想法。只要洒下希望的种子,将来总有人会觉醒。

        陈元知道苏婉向来固执,也没有劝阻她,只是想着以后有机会让她亲眼见到这个时代有多残酷,或许到那时,她就不会再盲目乐观了。

        “还有事吗?”苏婉也不愿与陈元多说,这些事她都有分寸。

        “还有一件,后天要回门,记得腾出时间。”

        很快就到了回门那天,在路上时,苏婉非常紧张,就算苏家当她是个工具,自己的女儿什么性格,他们总还是知道的。陈元看出她的紧张,还安慰了几句。

        到目的地后,苏婉发现她想多了,这个便宜爹,很热情地陈元迎进门,只顺便招呼她进门,之后就没再多看她一眼。

        苏婉确定苏德正对三娘真的没有感情,她刚才的担心像是笑话。

        几人在正厅说了会儿话,吃过饭后,苏婉被苏夫人叫去说话。

        很明显,苏夫人和继女之间并没有什么话可说,她叫苏婉来是另有目的。

        “三娘啊,你在陈府还适应吗?”苏夫人佯装关心了几句,就进去了正题,“你也知道,你弟弟今年就开始读书了,可他不争气,没有考上青山书院的名额。要是等明年再考,这、这不就落下了吗?所以…”

        苏婉看着眼前苏夫人用帕子沾了沾湿润的眼角,不断瞄着自己,心想,这演技还不错,眼泪说来就来。

        三娘的亲生母亲只有三个女儿,她鄙夷地想,这个苏夫人说的好像儿子是苏婉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一样。

        “你可要帮帮你弟弟呀。”苏夫人见苏婉不为所动,心中焦急,她之前找过苏婉二姐说过这件事,可并没有得到回应,才又来找苏婉。

        看着苏夫人的眼泪,苏婉心中有了对策,她酝酿了一下情绪。

        “陈大人不愿被父亲利用,连对我也没有好脸色。”苏婉尝试许久,也没哭出来,就用帕子捂住眼睛,干嚎起来。

        从帕子的缝隙中,苏婉看到苏夫人听到这话后,脸色有点尴尬。

        “三娘,当初的事都已经过去了,现在你与姑爷是夫妻。夫妻嘛,即使有点误会什么的,你说几句软话,他就不会计较了。”

        苏婉听后,心中很气愤,说不定把三娘推下水就是眼前的苏夫人想出的主意。苏夫人没料到苏婉是这个反应,心中暗骂几句,又被苏婉的干嚎吵的心烦,连忙转移了话题。

        “呼,这可太累了。”

        苏婉与陈元坐在回去的马车上,她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苏德正和你说什么了?”

        “他想让我为他开个后门。”

        原来苏德正盯上了和海外的交易,可盛国朝廷规定,每一个地方只能有一家指定的商户与海外商合作,而且需要经过政府的批准才能进行。他们所在的庆安县,就有一个名额,但一直没有人愿意去冒险,所以一直空置着。前些天,苏德正不知从哪听说瓷器在海外行情十分不错,便打起了这个主意。

        “这忙你可千万不能帮啊。”苏婉听后翻了个白眼,“苏德正唯利是图,这忙帮了一个肯定还有下一个,你还好说点,可以随时摆脱他的威胁。要是他因为这个赖上我的话,我跟你没完。”

        “这忙我不会随便帮,不管他要是确实符合条件,我也不会压着。”陈元有自己的想法,“你接下来要干什么?”

        “先赚钱吧。”苏婉也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做什么,打算等解决生计问题后,再思考做什么合适,“你呢?”

        “想好了,继续做官。”陈元经过这几天的了解,对古代县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县令,在现代就是个县长啊,而且现在中央集权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这个县完全由我说了算。”

        “你可小心些,别玩脱了。”苏婉提醒道,陈元现在也算是她的盟友,两人的利益暂时捆绑在一起。

        一个月后,苏婉逐渐适应了古代的生活方式,也终于看懂了账本上的内容。两家成衣铺的地理位置对利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靠近繁华地带的成衣铺相比于偏僻的那一家,一个月除去员工工资和伙食费之后,可以赚三两银子,偏僻的那一家则只能维持生计,利润可以忽略不计。

        苏婉研究过这个世界的物价后,发现一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一千元。而两家店铺的进货源是相同的,一样的成本,只因为地理环境不同,差距便十分明显。

        苏婉觉得这不是很科学,决定再去一次店铺,实地考察后,再规划以后的发展。而且自己手中还有一百两银子,现在也不用担心住处什么的问题,苏婉便没有那么急迫。

        到了成衣铺后,苏婉对古代服装店的经营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店中所挂的衣服大多都是样品,只是为了让顾客清楚基本款式,展示的衣服都是非卖品。来成衣铺定做衣服的,一般都是有钱人和官宦人家,他们一个季度有固定的需求,下一个季度很可能会换一家店来做衣服。当然也不排除固定在一家店做衣服,经过了解后,苏婉的店并没有这一类常客,大多都是看到款式新颖偶尔来买的散客。

        地处繁华地带的这家店,叫秦氏成衣铺,是苏婉的母亲留下的遗产,有上下两层。因为生意还行,所以店内雇有一个裁缝,两个绣娘,制作衣服的时间也较短。

        另一家生意惨淡的成衣铺,叫福旺成衣,裁缝是掌柜的妻子,衣服款式虽然和秦氏相似,但是做出的成衣却不是很精致,在一些小细节上有些粗糙。而且采买的布匹由秦氏先挑选,导致福旺得布匹颜色便不够多样,没有雇佣绣娘,则让花样死板,久而久之,顾客来得就少了。再加上地理位置偏僻,生意自然不如秦氏。

        苏婉了解完情况后,找到问题所在,将账本还回店中后,就先离开了。

        回到陈府书房,苏婉列了个表格比较,对两家店的基本情况做了分析。

        秦氏与福旺除了地理位置之外,在衣服款式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别。两家店的顾客都不算多,但是来的客人都追求品质和款式,只要这两样合心意,就算价格高一点他们也能接受。而每个人要求的布匹和花样不同,做衣服的成本就不同,所得利润也有差别。

        苏婉想到自己那天去不同的成衣铺,老板所展示的布匹和款式确实有差别,也明白了为何大家的价钱都不一样。

        而秦氏所做衣服的质量要高于福旺,所以即使用相同的衣料和款式,也还是秦氏的衣服更受欢迎。秦氏生意虽比不上其他店铺,可在自己所有资产中经营状况算是良好,倒不如将资源向秦氏倾斜,将秦氏的散客变成常客。

        苏婉又想到了另一个被自己忽略的消费群体。

        秦氏和福旺的顾客定位,或者说县中大多成衣铺的顾客定位都是有钱人,那普通百姓呢,这么大一个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要如何满足?

        苏婉又拿出前几天自己抄录的账本,发现使用量大的都是绫罗绸缎这类较为舒适的衣料。她对这个时代布料的了解也止步于此,其他布料苏婉并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百姓肯定不会经常穿这些衣料,丝绸价格昂贵,需要小心保养才能穿得更久。

        而这个县里除去有钱商人和官员家眷之外,还有农户、商户和码头工人等,他们必定会穿耐脏耐磨,方便干活的衣服。就像自己在现代时会选择物美价廉的衣服,而不是每天买名牌是一个道理。

        苏婉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但奈何手头的资金并不算多,这方面的生意还需要做长远打算。所以,现在的重点,在于秦氏。

        苏婉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先制定了几个提高销售额的方案。

        一:提高知名度。

        二:提高产品质量。

        知名度打开后,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衣服的款式和材质,都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三:利用品牌效应留住顾客。

        如何留住顾客,则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重点。

        四:售后和服务态度。

        要想做出成绩,商家的态度和处理售后的能力缺一不可。

        由于苏婉还不太了解这个时代,所以也只将她知道的几个重点列出来,具体计划还是要与掌柜商议后才能确定。

        来到秦氏后,苏婉与方掌柜说了自己的想法。

        “夫人有妙思,可我们如何提高…知名度?”方掌柜眼中是商人独有的精明,虽然没有听过苏婉所说的“知名度”,可听过解释后,不难猜出其中意思。

        在现代,一般都是打广告和请代言人,可古代的话,没有广告这一概念,就算能做广告,如何能一直传播也是一个问题。

        苏婉在写粗略计划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现在,她能想到的只有名人同款能在古代通用一下,无论何时,人们总是会不自觉模仿人群中更为显眼的人。

        “就是,嗯…”面对方掌柜好奇的眼神,苏婉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就是,县中有没有什么比较著名的女子或者男子?很多人知道的那种。”

        “有的,大家都知道的女子,夫人您就算一位。”方掌柜理解了苏婉的意思,给了几个名单,“男子中比较受关注的除了姑爷,还有小郡王、赵主簿家中的几个儿子,都是县中适龄的郎君人选。”

        “为什么我在女子中是比较有名的?”苏婉听到后,深感头疼,这能蹭热度的名单她都不是很想蹭。

        “当时就是因为姑爷救下了落水的您,才成就了一段佳话呢。”方掌柜笑眯眯地看向苏婉。

        方掌柜的眼中满是八卦的笑意,但听到他的话后,旁边存在感很低的妍画低声咳了咳,不断向方掌柜使眼色。

        而苏婉,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佳话,了解内情的她,知道这背后的残酷现实。总结起来也简单,是时代对女子的压迫。

        苏婉回过神来,继思绪回到当前的正事。她自己的话,在苏婉决定逆时代潮流而行时,就不适合太高调。

        她也不想欠陈元人情,自然不会选他,排除了小郡王之外,剩下的就只有赵主簿的儿子了。

        “赵主簿家的小儿子与小郡王交好,县中不少女子都想嫁给他。”方掌柜说出自己知道的消息,“大儿子前些年通过了院试,却一直未曾中举,如今在县学教书。”

        苏婉听过后,觉得这几个人选都不是很合适,只能先暂缓同款计划。

        “别的店铺都是怎么宣传的?”

  https://www.biqugebar.net/17942_17942792/10918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